第一章 博士的豆腐坊

>>> 戳我直接看全本<<<<
林小满把最后一个培养皿放进恒温箱,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——凌晨三点十七分。

实验室里只剩下她一个人,电脑屏幕的冷光映在她挂着黑眼圈的脸上。

"再测完这组数据就回家。

"她对着空气自言自语,伸手去够咖啡杯时碰倒了一个试管架。

玻璃碎裂的声音在寂静的实验室格外刺耳。

林小满蹲下身,忽然觉得天旋地转,眼前一黑差点栽倒在碎玻璃上。

她扶着实验台缓了半分钟,才意识到自己己经连续工作三十六个小时了。

手机在这时震动起来。

来电显示"老爸",林小满皱了皱眉。

这个时间打来,肯定不是问候早安。

"喂,爸?

""小满啊..."电话那头传来父亲林建国沙哑的声音,"你上次说的那个什么...细胞培养肉项目...""植物基人造肉,用大豆蛋白做基质。

"林小满条件反射般回答,同时用肩膀夹着手机,单手收拾地上的玻璃碎片。

"对对,就那个。

"父亲的声音突然精神起来,"咱们家豆腐坊最近生意不太好,我在想...""爸!

"林小满打断他,"我研究的是前沿生物技术,不是做豆腐的!

"一片玻璃扎进她的指尖,她嘶了一声。

"你没事吧?

"父亲立刻紧张起来。

"没事,就是..."林小满看着指尖渗出的血珠,突然感到一阵难以言喻的疲惫,"爸,我明天回家一趟。

"挂掉电话,林小满望着实验室窗外泛白的天色。

二十八岁,生物学博士,发表过五篇SCI论文,却还在为 tenure track(终身教职)挣扎。

而父亲指望她用高科技拯救一家快要倒闭的豆腐坊。

人生有时候真是荒谬得可笑。

第二天中午,林小满站在"林家豆腐"斑驳的招牌下。

这家开了三十年的老店比她记忆中小了许多,门口排队买豆腐的场景也不复存在。

只有两个老阿姨在柜台前挑挑拣拣。

"小满回来啦!

"父亲从后厨探出头,身上系着沾满豆渣的围裙,比上次见面时又瘦了些,白发也更多了。

林小满鼻子一酸,赶紧低头换鞋:"嗯,回来看看。

"后厨蒸汽氤氲,熟悉的豆香味扑面而来。

林小满深吸一口气,突然想起小时候趴在磨盘边写作业的时光。

那时候父亲总说"好好读书,别像爸一样做苦力",现在她成了博士,父亲却想让她回来研究豆腐。

"爸,你电话里说的...""来来,先尝尝新做的香干。

"父亲端来一盘还冒着热气的豆腐干,"用新配方做的,你给点评点评。

"林小满无奈地接过筷子。

豆腐入口的瞬间,她怔住了——豆香浓郁,口感却异常细腻,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甜味,完全不像传统豆腐干。

"这...加了什么?

"父亲神秘地笑了:"你猜。

"林小满又尝了一块,职业习惯让她开始分析:"蛋白质结构更紧密了...是不是改了凝固剂比例?

等等,这个甜味..."她突然瞪大眼睛,"你加了海藻糖?

""不愧是我闺女!

"父亲拍案叫绝,"上周有个食品公司的来买豆腐,落下一本杂志,上面说这个海藻糖能保鲜还能改善口感..."林小满放下筷子,心情复杂。

父亲只有高中学历,却凭着几十年经验和对食材的理解,无意中应用了食品科技的前沿成果。

"爸,其实我的研究..."她斟酌着词句,"和豆腐确实有点关系。

"父亲眼睛一亮。

"但不是改良配方那么简单。

"林小满赶紧补充,"我们实验室在研究用植物蛋白培养人造肉,需要找到最合适的蛋白质基质...""就是素肉嘛!

"父亲一拍大腿,"咱们斋菜馆的老主顾常买的那种!

"林小满扶额:"不完全一样...算了,我带了些资料回来,你可以看看。

"她从包里取出笔记本电脑,调出研究数据。

父亲凑过来,老花镜滑到鼻尖上,认真盯着那些他根本看不懂的图表和公式。

"这个...这个曲线挺好看的。

"他指着一条蛋白质变性曲线评价道。

林小满忍不住笑出声:"爸,这不是看画展。

"正当她准备解释时,手机响了。

实验室的紧急联络——培养箱温度异常,她上周刚接种的珍贵菌株可能全部报废。

"我得马上回实验室!

"林小满跳起来,抓起背包就往外冲。

"吃了饭再走啊!

"父亲端着刚出锅的麻婆豆腐追到门口。

"来不及了!

"林小满己经跳上出租车,从车窗探出头,"爸,你的豆腐真的很好吃!

但我的研究...也很重要!

"出租车驶离时,她透过后窗看见父亲站在店门口,手里那盘麻婆豆腐的热气在空气中慢慢消散。

实验室的危机比想象中严重。

不仅恒温系统故障,连备用电源也出了问题。

林小满抢救了六个小时,最终只保住三分之一的样本。

凌晨两点,她瘫坐在实验室地板上,背靠着冰冷的培养箱。

手机屏幕亮起,是父亲发来的消息:"豆腐给你放冰箱了,记得热了吃。

研究慢慢来,别太累。

"简单的一句话,却让林小满眼眶发热。

她想起小时候第一次跟父亲学做豆腐,因为心急加多了石膏粉,整锅豆浆都废了。

父亲却说:"失败是好事情,下次你就知道该放多少了。

"手机又震动起来,这次是导师:"小满,明天上午十点,程氏科技的人要来谈合作,你准备一下细胞培养肉的演示。

"林小满叹了口气,挣扎着爬起来。

她需要冲个澡,换身衣服,然后重新准备演示材料。

至于冰箱里那盒父亲做的豆腐...恐怕又要等下次了。

第二天早晨九点五十,林小满顶着一头半干的头发冲进会议室时,里面己经坐了几个人。

她的导师马克教授正向一位西装笔挺的年轻男子展示什么。

"啊,林博士来了。

"马克教授如释重负,"这位是程氏科技的CEO程昱先生。

"程昱转过身,林小满愣了一下。

这个男人比她想象中年轻许多,看上去不超过三十五岁,剪裁精良的西装勾勒出宽肩窄腰的好身材。

但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眼睛——锐利如鹰,此刻正带着明显的不耐烦打量她。

"林博士,"他的声音低沉冷峻,"希望你们的科研水准比时间管理能力强。

"林小满的火气腾地上来了:"程先生,我昨晚抢救实验样本到凌晨三点。

""结果呢?

"程昱挑眉。

"损失了三分之二。

"林小满咬牙承认。

"所以,"程昱转向马克教授,"这就是你们最优秀的团队?

连基本设备都维护不好?

"马克教授尴尬地咳嗽一声:"意外总是...""不是意外。

"林小满打断他,"是设备老化加上电力系统不稳定。

如果程氏科技真对前沿生物技术感兴趣,应该先投资更新实验室硬件,而不是在这里质疑科研人员的能力。

"会议室瞬间安静。

程昱眯起眼睛,林小满毫不退缩地瞪回去。

她注意到程昱左手无名指有一圈淡淡的痕迹——曾经戴过婚戒,现在取下了。

"有意思。

"程昱突然笑了,那笑容让他整个人生动起来,"林博士,你有五分钟说服我投资你的项目。

"林小满深吸一口气,打开电脑调出昨晚熬夜修改的PPT:"植物基人造肉是未来食品的关键方向。

不同于市面上己有的豆制品仿肉,我们通过调控大豆蛋白的纤维结构..."她的讲解专业而流畅,完全看不出只睡了三个小时的疲惫。

讲到关键处,她甚至用会议室的白板画起了蛋白质结构图。

"...所以与传统素肉相比,我们的产品在口感和营养上都能媲美真肉,而碳排放只有畜牧业的十分之一。

"程昱全程没有打断,只是偶尔在平板上记录什么。

等林小满讲完,他问了一个出乎意料的问题:"林博士,你吃过最好吃的豆腐是什么时候?

"林小满愣住了:"什么?

""豆腐。

"程昱重复,"你研究大豆蛋白,应该对豆腐有了解。

""我...我父亲开豆腐坊。

"林小满谨慎地回答,"昨晚他做了香干,加了海藻糖改良口感。

"程昱眼睛一亮:"传统工艺结合现代食品科学,聪明的做法。

"他站起身,整理了下西装袖口,"林博士,我决定投资你们团队。

但有个条件——"林小满屏住呼吸。

"我要参观你父亲的豆腐坊。

"